(A sample of some of the open ocean prey.)
夏威夷大学的海洋学家和地质学家发现,海洋中许多大型肉食鱼类觅食范围不同,其体内汞含量也不同,一般深海觅食的鱼类比在在海水表面觅食的鱼类体内的汞含量高,这是由于深海处的食物含有更高的汞含量。这篇研究报告发表在8月18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杂志上。
汞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微量元素。其以有机物存在的形式——甲基汞(methylmercury)被人类或动物摄入后,会有很大的危害。汞含量能随着食物链生物积累,因此在大型肉食动物含有较高的汞浓度。
海洋中鱼类体内汞含量数据表明,深海鱼类比表层海水鱼类体内汞含量相对较高,因此研究人员猜测其捕食者应该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研究人员选取了9种不同海水深度肉食鱼类进行研究,其捕食的范围从浅水层(0 – 300米)到深海层(300-1000米)不等。测试其体内汞含量。研究人员发现,鱼类的性别和所生活的位置对体内汞浓度没有影响,而鱼的大小,年龄和物种对汞含量有影响。但是不同物种相同大小的鱼类,深海鱼类要比浅海鱼类汞含量更高
参阅文献:
1. Choy et al. The influence of depth on mercury levels in pelagic fishes and their pre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
练习瑜伽可以提高大脑GABA的含量 重组RNA的表达——tRNA支架的巧妙运用 鱼类先天性免疫基因的功能研究 “躁动”的基因兴奋剂 鲤科鱼类的散在重复序列研究 朱敏小组发现迄今最古老完整硬骨鱼类化石 日本研究人员称在活羊体内“种”出猴器官 海水中高CO2含量导致鱼类耳骨异常增大 PNAS:气候变化导致鱼类体积变小 BMC Genomics:鲤科鱼类散在重复序列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