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科学 >> 植物与植物生理
昆明植物园成功繁育极度濒危植物漾濞槭

  漾濞槭(Acer yangbiense)仅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境内、苍山西坡一个有13户家庭的小山村附近发现残存的4株,其中有两株能开花结实,属我国极度濒危植物。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BGCI)的支持下,中科院植物所陈又生博士从2007年开始实施了“极度濒危植物漾濞槭(Acer yangbiense)和雷波槭(Acer leipoense)的迁地与就地保护”项目,引起了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对漾濞槭保护的重视,拟在自然保护外的漾濞槭产地建立保护小区。   2008年陈又生博士通过人工辅助授粉获得了漾濞槭种子。考虑北京的气候条件以及中科院昆明植物园在槭属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育方面的优势,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卫邦研究员与陈又生博士达成协议,在昆明植物园协助开展漾濞槭的人工繁育及迁地保护工作。   昆明植物园开展此项工作后,该园尹擎高级实验师对采集到的漾濞槭种子进行了一系列多个水平的萌发处理试验,种子开始萌发。目前,已成功培育出漾濞槭幼苗千余株,为该物种的迁地保护、未来物种回归自然实现种群人工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  

 

分享按钮
评论: 
验证码:  
  [Ctrl+Enter]
相关文章
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并非无解
生物钟参与拟南芥生长调控
郭岩实验室在《The Plant Cell》杂志在线发表文章
植物共生放线菌中寻找强生理活性化合物
派植物“矿工”去外星淘金
植物长出塑料
钙调蛋白对植物胞外信号传递
具有令人诧异基因多元性的绿藻
8月20日《科学》杂志精选
贵州兴建我国首个“全球植物避难所”
摘要
漾濞槭(Acer yangbiense)仅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境内、苍山西坡一个有13户家庭的小山村附近发现残存的4株,其中有两株能开花结实,属我国极度濒危植物。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BGCI)的支持下,中科院植物所陈又生博士从2007年开始实施了“极度濒危植物漾濞槭(Acer yangbiense)和雷波槭(Acer leipoense)的迁地与就地保护”项目,引起了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对漾濞槭保护的重视,拟在自然保护外的漾濞槭产地建立保护小区。 2008年...
关键字
昆明 植物 植物园
 
 
最新推荐文章


近期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