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篇《Cell》文章挑战模式形成传统理论
- BIOVIP.COM 来源:生物通
2007年07月17日
-
据上周《Cell》杂志两篇文章报道,发育过程中的果蝇,基本结构(body plan)的构建机制非常精确。这项发现颠覆“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受严格控制”早期研究结果。
二十多年前,研究人员发现转录因子Bicoid,调控一系列决定果蝇基本结构前轴和后轴的基因的时空表达。这种转录因子在胚胎中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躯体前端高浓度的Bicoid激活前端特异基因,后端低水平的Bicoid激活后端特异基因。研究人员将果蝇作为研究动物身体形态(body patterning)的模式系统。
《Cell》文章作者、普林斯顿大学Thomas Gregor说,之前的研究结果提示,Bicoid的表达水平没有被严密控制,但下游的模式形成(patterning)基因的表达水平很精确。为何无章法的Bicoid表达能够转换出精确的靶标表达,一直是发育生物学领域的一道未解之谜。由于之前的研究是在固定的组织中进行的,
此次,Gregor与其同事决定在活体果蝇中检测Bicoid的表达。他们将融合了绿色荧光色素蛋白基因的Bicoid基因插入黑腹果蝇的基因组中,利用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技术(two-photon laser-scanning microscopy,TPLSM)对胚胎发育头三个小时中的Bicoid梯度进行定量。
第一篇文章中,作者介绍说受精后不到一小时,胚胎中出现Bicoid梯度。每次的核分裂过程中,子细胞核中的Bicoid浓度都会翻番。每次循环的开始,核Bicoid的浓度回到原先水平。
贯穿单次核周期的Bicoid核浓度的四倍性变化“真的令人震惊,”Hanes说。仍不清楚的是这种变化是怎样影响基因表达的,但是“这种研究Bicoid刺激其靶基因表达的机制的新方法将会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
他们还对Bicoid在细胞中的扩散进行了检测,以判断其梯度的形成方式。两个独立实验显示,Bicoid在细胞中扩散非常慢,但实际上,Bicoid浓度梯度形成的过程不到一个小时。作者推测,胚胎不同组织部位、胚胎发生的不同时刻,扩散速度有所不同。“系统工作的方式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Patel说,“简单扩散不足以解释。”
第二篇文章中,Gregor与其同事发现胚胎能够区分Bicoid表达中的非常小的差异。核中,10%的Bicoid浓度差异可以决定下游基因活化与否。而且在不同果蝇的相应区域中,Bicoid的表达几乎是相同的。
然而,有些研究人员认为,Bicoid的表达仍有可能含有许多可变成分。辛辛那提儿童医院Jun Ma(未参与研究)认为,Bicoid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比较混乱。“我不能排除有多层正确的修改机制能够基本上确保系统工作完好。”如果控制Bicoid表达的机制如作者所发现的,这会导致另一个问题:“是什么使Bicoid梯度如此精确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胚胎在决定各个部位需要活化的基因时,是怎样区分Bicoid浓度间如此之小的差异的。Hanes说,总之,这项发现“引发的问题和其回答的问题一样多。”
-
-
- 分享按钮
- 摘要
- 据上周《Cell》杂志两篇文章报道,发育过程中的果蝇,基本结构(bodyplan)的构建机制非常精确。这项发现颠覆“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受严格控制”早期研究结果。二十多年前,研究人员发现转录因子Bicoid,调控一系列决定果蝇基本结构前轴和后轴的基因的时空表达。这种转录因子在胚胎中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躯体前端高浓度的Bicoid激活前端特异基因,后端低水平的Bicoid激活后端特异基因。研究人员将果蝇作为研究动物身体形态...
- 关键字
-
果蝇
基因
胚胎
-
-
- 最新推荐文章
- 近期热点新闻
-
-
Copyright © 2004-2011 BIOV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生命经纬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