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学家发现昆虫能“品尝温度”
日前,美国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的科学家在果蝇中发现了一种前所未知的味觉受体,能感知外界温度是否合适,而不是感知气味或味道。其他一些传播疾病的昆虫,如蚊子和采采蝇也有这类感受器,因此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能帮人们更好地掌握昆虫是怎样确定一个温血动物“猎食”目标,继而传播疾病的,并有望开发出相关的驱除或诱捕工具。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本周的《自然》(Nature)杂志网站上。
这种温度受体叫做Gr28b,属于一类味觉受体蛋白家族,这类蛋白家族一般是对味道和气味起反应。在猎食昆虫中,该家族的其他味觉受体是用来闻二氧化碳的味道,品尝糖、咖啡因之类的甜苦味道。论文合著者、该校行为基因组学国家中心生物学教授保罗·加里迪说,虽然科学家对这类受体已研究了十多年,却从未把它们跟温度感知联系起来。但Gr28b却负责感知外界温度,并在外部温度超过果蝇的“刚刚好”区域时,引发它们的迅速反应。
“刚刚好”准则适用于动物的生存繁衍,动物在适当的环境温度下能繁荣昌盛,太热会受不了,太冷也会冻僵。为了能找到一个舒适的环境区域,它们进化出了极为敏感的温度感受器,以探测一个相对狭窄的温度范围,在这个范围里它们能生活得最好。但迄今为止,科学家对这些温度感受器是怎样运作的还知之甚少。
叮咬人畜的昆虫,如蚊子,会被二氧化碳和热量所吸引。加里迪说,你注意过蚊子好像总爱叮血液最多的地方吗?因为那里是最温暖的部位。“如果能找到蚊子的温度受体,就可能开发出一种更有效的驱蚊剂或捕蚊陷阱,”加里迪说,“在果蝇体内发现的这种新的温度感受器,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在其他昆虫中怎样发现相似受体。”
这一发现显示昆虫在感知温度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外两套系统,其他昆虫也可能有类似系统,包括那些传播疟疾、昏睡病的昆虫。更多了解昆虫的热反应机制,人们就能更多掌握昆虫是如何随全球温度的升高而迁移,并传播疾病的。加里迪说:“本研究为理解动物的热反应机制开辟了新途径。热量探测对昆虫行为非常关键,而这些昆虫能传播疾病,杀死作物并影响环境。”
原文检索:
Lina Ni, Peter Bronk, Elaine C. Chang, April M. Lowell, Juliette O. Flam, Vincent C. Panzano, Douglas L. Theobald, Leslie C. Griffith& Paul A. Garrity. A gustatory receptor paralogue controls rapid warmth avoidance in Drosophila. Nature, 07 August 2013; doi:10.1038/nature12390
发表评论
今日推荐
- [原版图书]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5E
- [原版图书] Chemical Principles In The Laboratory,10th
- [原版图书] Janeway's Immunobiology,8E
- [原版图书]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Fourth Edition
- [原版图书] Organic Chemistry,8th
- [原版图书] Marine Microbiology: Ecology & Applications
- [原版图书] Gene Control
- [原版图书] Cellular Signal Processing: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ignal Transduction
- [原版图书]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Sixth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