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研究 > 生物信息学 > 列表

对远古非洲人基因组的测序与分析提示,人类最初作为人群而开始分化的时间在 35 万年前至 26 万年前之间。解剖定义上的现代人是在非洲演化的,但……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29

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类似于管状的生物,如今科学家们正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28

26日,洛阳农林科学院和深圳华大基因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牡丹基因组,填补了芍药科植物基因组……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27

华北理工大学王希胤课题组研究人员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证明葫芦科的共同祖先中发生一次全基因组加倍,也就是葫芦及多种瓜类作物共有一个四倍……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27

9 月 25 日,由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发起并主持,联合法国、日本、印度、比利时和美国等多家研究机构参与的鳞翅目害虫斜纹夜蛾……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27

基因组学最新研究进展

2017年9月26日//---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基因组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Nature:揭示出人基因组的古老弱点doi:10.10……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26

睡觉的目的及其进化源头是神经科学领域最大的谜题之一。从最卑微的果蝇到最庞大的蓝鲸,每一种复杂的动物都会睡觉,然而科学家却不能解释为什么……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26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课题组与吴东东课题组合作,通过比较野生褐家鼠和实验大鼠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解析了实验大鼠的起源和驯……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20

该科研团队成功构建了珍珠粟全基因组序列,并从基因组结构、群体进化、物种性状关联分析等角度全面解读珍珠粟基因组。……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19

山西省农科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张丽君博士等人,通过基因组测序,揭示了苦荞的天然产物芦丁的生物合成及耐逆机制,为苦荞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奠……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19

近日,由中国云南大学 - 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英国莱斯特大学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宣布发现世界上最早的、距今大……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18

在美国阿拉斯加的科迪亚克岛上,灰熊一直以来的“菜单”都是在夏初先享用三文鱼,到了八月末到九月就开始食用接骨木果。可是最近,在气候变化的影……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15

9 月 14 日,《自然》期刊在线发布了深圳拟兰的基因序列。深圳拟兰是生长在中国东南部的一种自花传粉兰花,研究发现为种类繁多且覆盖广泛的兰科……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14

在自然界中,头足类动物(章鱼、墨鱼、鱿鱼)以动态变色和拟态隐形而著称。它们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快速调节体色、皮肤纹理和外貌特征,从而达到伪装……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12

泰国的猕猴学会用石头凿开果子了,而这花了它们 13 年。……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09

鸭嘴龙类是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大型陆生植食性鸟臀目恐龙,其化石分布广泛,除大洋洲外其他大陆均有发现。鸭嘴龙类最明显的特征为头部扁长且具形……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09

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动物很难量化,但世界上最致命的动物之一,毫无疑问是原产于哥伦比亚的黄金箭毒蛙。但它到底是怎么避开自身毒性的?……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07

大杜鹃(也称布谷鸟)会模仿鹰叫欺骗苇莺。9 月 4 日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的研究发现,雌性布谷鸟在苇莺巢里下蛋后会模仿鹰叫,分散苇莺的注……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05

因果报应有时来得很快。喷射蚂蚁会在其他蚂蚁的巢穴中安家,并最终取而代之。但它们也同时是一些害虫的受害者。……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05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海豚化石,这种海豚生活在 3000 万年前的南卡罗来纳州。这些已经灭绝的水生哺乳动物身长只有 3 英尺,它们有短短……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9-05

 4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