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3日/生物谷BIOON/---六种被称作视紫红质(rhodopsins)的生物色素在果蝇眼睛的光线感知中发挥着已被广泛接受的作用。它们中的三种也……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3
2017年5月13日/生物谷BIOON/---六种被称作视紫红质(rhodopsins)的生物色素在果蝇眼睛的光线感知中发挥着已被广泛接受的作用。它们中的三种也……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3
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艾滋病毒似乎征服了感染细胞释放的纳米级结构,以感染新细胞。被称为细胞外囊泡(EVs),这些气泡状结……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3
2017年5月1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报道他们如今知道如何构建一种能够穿透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子特洛伊木马,从而解决了一……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3
2017年5月12日/生物谷BIOON/---肺腺癌是一种侵袭性肺癌,大约占美国肺癌病例的40%。据认为,它是由良性的肺腺瘤产生的。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2
2017年5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检测癌细胞中端粒长度的技术可能是预测两种血液癌症病人未来结果的关键。这种检测技术再结合目前使用的其……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2
CRISPRs-Cas系统是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中的适应性核酸免疫系统。该系统具有丰富多样的功能组分和核酸处理机制,为人类提供了迄今最高效的……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2
一项最新研究进一步强调了身体活动的重要性,该项研究发现,那些高度活跃的人可以让他们的生物年龄减少好几岁。来自普罗沃杨伯翰大学的一名研……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2
5月8日,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健旭研究组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孙……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2
2017年5月12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施一公研究组于《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剪接体的原子分辨率结构》(An A……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2
2017年5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Brain Connectivit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密苏里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2
2017年5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NIH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HIV似乎能够获……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2
2017年5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在一项概念验证实验中,来自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将一种有40亿年历史的古老蛋白……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2
2017年5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发表于bioRxiv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法国、韩国和德国等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机体细……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2
2017年5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仿……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2
2017年5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在华盛顿举办的美国基因和细胞疗法会议上,来自辛辛那提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新型……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2
2017年5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你经常会破坏自己的锻炼目标吗?那么最好尽量避免以下常见的错误!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错误1:不要保持……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2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近年来,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不科学的饮食习惯,肥胖人群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体重超重的人……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2
2017年5月11日/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肠道微生物组中的细菌促进颅内海绵状……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1
2017年5月1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包括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在内的联盟构建出英国最大的高质量的源自健康人的人……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凶险、早期死亡率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胡卓伟研究团队发现,假性激酶通过与原癌蛋白相互作用,维持了该蛋白的稳…… 查看全文>>
更新时间:2017-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