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进展 > 血液 > 正文

增加初始治疗强度不改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生存率

过去 40 年,围绕增强治疗强度能否改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生存情况这一问题,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结果仍存在争议。德国 Krug 教授等也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相关结果发表于近期的 Leukemia 上。

该研究共涉及 3375 例新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其中,小于 60 岁的共 1529 例,随机分配接受以下治疗:

(1)使用高剂量的阿糖胞苷和米托蒽醌 (HAM)或标准剂量的阿糖胞苷、柔红霉素和 6-巯基鸟嘌呤(TAD)进行初次的诱导治疗后,使用 HAM 方案再次诱导。

(2)在诱导或者巩固治疗前使用或者不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3)在巩固治疗后行高剂量治疗和自体移植或维持化疗。

大于 60 岁的共 1846 例,随机分配接受以下治疗:

(1)使用 HAM 或 TAD 方案进行初次诱导,使用 HAM 方案进行再次诱导。

(2)在诱导或者巩固治疗前使用或者不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最终,共有 1698 例患者行 HAM-HAM 方案,1677 例患者行 TAD-HAM 方案。行 HAM-HAM 方案的患者中,33 例于治疗前死亡,29 例失访,1636 例完成分析。行 TAD-HAM 方案的患者中,24 例于治疗前死亡,21 例失访,1632 例完成分析。

中位随访时间为 7.4 年,行 HAM-HAM 方案和 TAD-HAM 方案,完全缓解(CR)率无差异,分别为 57% 和 58%。是否使用G-CSF 对于 CR 率也无影响,使用和不使用均为 59%。

HAM-HAM 方案和 TAD-HAM 方案 5 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 17% 和 16%。使用和不使用 G-CSF,5 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 19% 和 16%。60 岁以下的患者,行自体移植和维持化疗,5 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 43% 和 40%。以上三者均无统计学差异。

由此可知,增加初始治疗强度对于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高危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改善很有限。在该研究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主要为早期治疗失败),仅有极少的患者完整的接受了预定的治疗方案。未来,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方案,以改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高危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生存情况。

阅读次数:  

发表评论

今日推荐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