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结肠炎是药物应用的一种并发症
尽管缺血性结肠炎是心血管疾病和重大开腹手术的一种已知并发症,而很多病例在没有这类诱发疾病的个体中也有表现。10多年前,缺血性结肠炎(IC)病例不断上升促使美国联邦药物管理局取消了阿洛司琼作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治疗。近期,发表在《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旨在确定药物治疗与缺血性肠炎进展的相关性, 整理如下:
美国联邦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2004年1月到2015年9月之间的不良事件进行查询。研究人员确定缺血性结肠炎作为治疗并发症的报告清单,提取了疑似致病和并发管理药物,以指示这些药物的应用和预后。
在排除重复项后,研究人员确定了2811例缺血性结肠炎病例(68.4%为女性;59.4±0.4岁)。IBS患者占了所有病例的3.9%,大多数情况归因于替加色罗或阿洛司琼的应用。化疗和免疫抑制药物,性激素,和抗凝血剂是最常见的疑似病因。双磷酸盐,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精神病药,曲坦类药物,干扰素治疗,以及结肠镜检查前泻药应用是在列出的治疗清单中更常见。在8%的病例中,不良事件会促使男性患者死亡,年龄越大会预测致命的预后。
除了确认缺血性肠炎的已知风险因素,这项研究结果确认了缺血性结肠炎的一些潜在罪魁祸首。这一信息不仅可以解释这种严重不良事件的进展,同时也可以指导治疗决策,当考虑在已知风险因素个体考虑这些药物或其他药物时,要告诫医疗服务提供者药物可能会增加他们的缺血性肠炎风险。
编译自:Ischemic Colitis as a Complication of Medication Use: An Analysis of the Federal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Dig Dis Sci,2016 Apr 12;[Epub ahead of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