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内镜有效监测IBD患者结直肠异常发育
根据近期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结果,为有结直肠异常发育史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色素内镜检查,发现了我们通过原始白光内镜检查可能漏检的病灶。相关内容发表在《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上, 整理如下:
“最近的SCENIC指南建议色素内镜取代白光内镜进行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先天性异常发育监测。然而,收益率和对患者管理的影响尚不清楚,”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的Parakkal Deepak说。“我们的研究表明色素内镜在检查平面异常发发育方面优于白光内镜,对IBD患者的异常发育也不易漏检。研究还表明,大部分色素内镜下的可视化异常发育可在内镜检查期间被切除。”
Deepak和他的同事确认了95名2006年1月到2013年8月间,在白光内镜下检查出结直肠异常发育,随后进行了色素内镜检查的IBD患者(78名有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持续中位时间,18年;中位年龄,58岁;男性占68.4%)。他们比较来自指数白光内镜检查、第一次和随后各次色素内镜检查的内镜和组织学结果。内镜下病灶切除、手术、重复色素内镜检查和结直肠癌的诊断是研究关注的结果。
指数白光内镜检查与有针对性的活组织检查识别了55名患者(57.9%)的共计72处病灶。
经过6.1个月(中位时间)后,第一次色素内镜发现50名存在异常发育的患者(52.6%),包括34处在白光内镜下没有检出的新病灶。这些病变中43处被成功切除,其中大多数位于盲肠和升结肠,固着形态。
首次色素内镜检查与白光内镜检查相比更易检测平面异常发育(OR=19.3;95%可信区间,19.3-9.5)且不易漏检(OR=0.07;95%可信区间,0.03-0.14)。
14名患者(28%)在第一次色素检查后进行了手术,显示有2例结直肠癌和3例高度发育不良。44名患者(66.7%)接受后续色素内镜检查,查出20名患者的共计26处新病灶。
“这项研究表明,为有结直肠异常发育史的IBD患者执行色素内镜检查,查出了可能被白光内镜漏检的新病灶,这些病灶通常适合内镜切除。”研究人员总结道。“此外,利用色素内镜持续监测检查出了其它适合内镜切除的病灶。在高危人群中,结直肠异常发育色素内镜检查的漏检率比白光内镜的漏检率要低。”
“有趣的是,这项研究首次报告了可替代和相对低成本的色素内镜药物的纵向数据,2% FD&C Blue #2方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Tonya Kaltenbach博士在一篇相关社论中说。“为了确定是否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实现高质量的检查,关于可替代色素内镜染色剂的进一步高质量研究是很重要的。
“关于结直肠病变异常发的内镜识别的广泛提高对异常发育的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补充说。“可视病变的定向抽样和切除可能引起实践的转变,避免随机活检技术和结肠切除术。”
文献来源:
1.Incremental diagnostic yield of chromoendoscopy and outcom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colorectal dysplasia on white-light endoscopy.
Gastrointest Endosc 2016 May;83(5):1005-12
2. Improving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dysplasia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surveillance. Gastrointest Endosc 2016 May;83(5):1013-4
编译自: Chromoendoscopy effective for surveillancein IBD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colorectal dysplasia,healio,May 5,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