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放心当妈妈,体外受精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内外源性雌、孕激素都有可能会对罹患乳腺癌风险产生作用。对于部分无法正常孕育下一代的夫妻来说,辅助生殖技术,尤其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能够满足他们当父母的期望。在体外受精(IVF)的超促排卵过程中,多个卵泡发育,由此产生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使女性面临乳腺癌潜在生长环境。但目前IVF治疗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仍无定论。
来自荷兰的研究者开展了一项迄今为止最长时间的随访研究,观察IVF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研究结果2016年7月19日在线发表于JAMA杂志。
主要研究
研究队列包括IVF治疗组和非IVF治疗组,其中:
◆IVF组:1983-1995年共19158名
◆非IVF组:1980-1995年共5952名接受其他生育治疗女性
至随访结束时,IVF组女性中位年龄53.8岁,非IVF组女性中位年龄55.3岁。
通过荷兰癌症注册登记(NetherlandsCancer Registry)获取原位癌和浸润性乳腺癌发病率。将IVF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与人口总体和非IVF组做对比。
主要结果
研究中纳入的25108名女性,当初接受辅助生殖治疗时的平均年龄32.8岁,平均IVF治疗3.6周期。
中位随访21.1年,共出现839例侵袭性乳腺癌,109例原位癌。
◆IVF组乳腺癌发病率与总人口发病率相比无明显差异(标化发病比SIR=1.01),与非IVF组相比也没有明显差异(HR=1.01)。
◆在55岁时,乳腺癌累积发病率在IVF组和非IVF组分别为3% vs 2.9%,无明显差异。
◆即使在治疗多年后(超过20年),IVF组(SIR=0.92)和非IVF组(SIR=1.03)的标化发病比都没有增加。
◆IVF治疗中,≥7 IVF周期与1-2 IVF周期相比,乳腺癌风险低(HR=0.55),且首次IVF反应差的女性乳腺癌风险也低(HR=0.77)。对于不同的IVF药物和不同的不孕不育因素,乳腺癌发病风险无差异。
结论
21年的随访证实,IVF与非IVF相比不会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风险。与总人口相比,两种生殖干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也没差别。总之对于有体外受精指征的女性,做妈妈前不必过分担心这项技术会带来乳腺癌了。
文献:AlexandraW. van den Belt-Dusebout.et al. Ovarian Stimulation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and Long-term Risk of Breast Cancer. July 19, 2016.JAMA.
发表评论
今日推荐
- [原版图书]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5E
- [原版图书] Chemical Principles In The Laboratory,10th
- [原版图书] Janeway's Immunobiology,8E
- [原版图书]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Fourth Edition
- [原版图书] Organic Chemistry,8th
- [原版图书] Marine Microbiology: Ecology & Applications
- [原版图书] Gene Control
- [原版图书] Cellular Signal Processing: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ignal Transduction
- [原版图书]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Sixth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