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进展 > 消化 > 正文

预测乳糜泻患者黏膜损伤,不能依据症状

在近期一项研究中,跟进的活组织检查分析显示,大多数遵循无麸质饮食但有症状的乳糜泻患者并没有活动性疾病,表明症状并不是预测持续黏膜损伤的有效因素。相关内容在线发表于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上 整理如下。


然而,调查人员将黏膜损伤与非甾体抗炎药、质子泵抑制剂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使用相联系。


“对于为何有些患者黏膜愈合有些患者则没有所知甚少,所以我们进行了该项研”,哥伦比亚大学乳糜泻疾病中心临床研究部主任,Benjamin Lebwohl博士说。“这些患有乳糜泻的病人都有持续的症状。黏膜愈合具有潜在的重要预后意义,因为未能愈合可能会增加淋巴瘤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及顽固性腹腔疾病的风险。”


确定持续绒毛萎缩的预测因素,Lebwohl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一项纳入1345例有症状乳糜泻成人患者的横截面分析(81%为女性;98%白人;平均年龄46岁)。


总体而言,38%(95%CI,35-41)的患者有有活动性疾病伴持续绒毛萎缩,其中7%(95%CI,6-9)有严重的持续绒毛萎缩。


“在那些没有损伤的患者中,这可能是因为仍然发生谷蛋白暴露,暴露足以引起症状,但不足以造成损害;但也有可能,部分患者仍有症状,谷蛋白暴露与乳糜泻疾病无关,”Lebwohl说。“这些结果表明,症状不是持续损伤的有效预测因素。”


此外,协变量调整后,多变量分析显示症状和绒毛萎缩之间没有关联。然而,年龄是持续绒毛萎缩的危险因素,而坚持无麸质饮食与持续绒毛萎缩风险降低相关。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与其他血清学因子比较,去活化醇溶蛋白肽IgG血清学似乎是持续绒毛萎缩最可靠的标志物;多因素分析显示它具有高度预测性(OR=6.6,95%CI,4.3-10.3)。


最后,他们发现持续绒毛萎缩与PPI(OR=1.6;95%CI,1.1-2.3)、非甾体类抗炎药(OR=1.64,95%CI,1.2-2.2)、和SSRIs(OR=1.74;95%CI,1.2-2.5)使用相关。


Lebwohl说:“虽然得出这些关联的结论还为时过早,考虑到这些药物是常用的,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这种关系。”


文献来源: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illus atrophy in symptomatic coeliac disease patients on a gluten-free diet.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7 Feb 20;[Epub ahead of print] PMID:28220520


编译自:Celiac patient symptoms correlate poorly with ongoing mucosal damage,Healio,February 24,2017

 

阅读次数:  

发表评论

今日推荐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