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进展 > 心血管 > 正文

[CIT2017]黄从新:房颤的综合管理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7)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结合2016年ESC发布的房颤管理指南介绍了房颤的综合管理,主要包括紧急控制心率、控制促发因素、预防栓塞事件、频率控制和改善症状的治疗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紧急控制心率



二、频率控制



三、控制促发因素


在治疗房颤的同时,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下降、高脂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吸烟和过量饮酒等促发因素。研究显示,积极控制心脏危险因素者导管消融的远期成功率更高。


四、预防栓塞事件



关于LAA


一项荟萃分析收集了20项研究结果,结论:有限的证据表明,在选定的患者中使用Watchman装置进行LAA封堵效果可能不劣于长期口服抗凝治疗;对于不适合长期口服抗凝的患者,还缺乏LAA封堵装置有效性研究的数据;手术相关危害的高发生率与经皮LAA装置关系密切。黄从新教授认为:这项分析收集文献不全,尤其是PROTECT-AF研究,仅收集了18个月、2.3年的随访结果,而对于发表于JAMA杂志的3.8年随访结果未纳入研究;而正是JAMA这篇文章报道了植入Watchman装置组在卒中、体循环栓塞和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上优于华法林组,在预防心血管性死亡和全因死亡的终点上也优于华法林组;与手术相关危害的高发生率:现已证实与术者初期经验不足明显相关。研究证实,经皮LAA封堵术后7天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由PROTECT-AF早期研究结果的8.7%已下降到近期EVOLUTION研究的2.7%。


五、改善症状的治疗——消融治疗


目前,消融治疗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如何提高消融的远期成功率?黄从新教授认为,应该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关注非PV触发灶消融

关注成功终点验证

关注杂交手术——杂交消融对于长期持续性房颤极其有效

关注房早消融

关注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治疗——有研究显示,房颤消融术后短期应用胺碘酮不能增加远期成功率


未知与探索

明天、明年……


急性/长期控制心率理想的药物?

推广规范的抗栓治疗

推广适应证患者LAAC,但要深化研究

高度关注寻找非PV触发灶及其消融

高度关注消融成功终点验证

高度关注杂交手术(适应证:Long-S-Per AF?)

研究房早与房颤及卒中的关系?

消融成功后是否应用AAD?用什么药?


专题报道>>>第十五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7)

 

阅读次数:  

发表评论

今日推荐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