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布2017版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专家共识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增加患者的卒中和死亡风险。全球范围内有3300万名房颤患者。伴随着新器械、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房颤的导管消融和外科消融已经由试验性手术发展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全世界多数大型医院广泛开展了消融术。如何更好地实施导管和外科消融?2017年5月12日,在第38届美国心律学会科学年会(HRS 2017)上,由美、欧、亚多个学会联合制定的《2017 HRS /EHRA /ECAS / APHRS /SOLAECE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专家共识》发布。该共识同期发表于Heart Rhythm杂志。
2017版共识是对2007版及2012版共识的最新修订,来自国际组织的60名专家组成的撰写组对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的适应证、技术和预后进行了重新评估。
共识主要内容:
房颤消融的定义、机制和理论,可干预的房颤危险因素及其对消融的影响,适应证,治疗策略、技术和治疗终点,技术和器械,在消融技术层面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性和抗凝,随访问题,预后和疗效,并发症,培训要求,手术和杂交房颤消融,临床试验设计。
共识要点:
1.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已经很成熟,对于选择节律控制策略的房颤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案。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优先推荐导管消融(IA);对于持续性房颤,采用导管消融是合理的(IIaB);对于长程持续性房颤,可以考虑导管消融(IIbC)。
对于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一线治疗的推荐级别为IIaC;对于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一线治疗的推荐级别由2012年的IIbC提高到IIaC。
2.应在仔细考虑消融的疗效、风险和替代方案后进行房颤导管或外科消融决策。患者偏好和价值观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共识提出了导管和外科消融的适应证。
3.房颤消融的主要适应证是存在房颤相关的症状。通常,在试用过至少1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且被证明是无效或耐受性差后,可考虑房颤消融。
4.希望停用抗凝药物不是恰当的房颤消融适应证。对于大多数卒中高危的房颤患者,在消融术后需要继续进行抗凝治疗。导管消融的并发症包括卒中和TIA。在消融术前、术中和术后应该注意抗凝,将这种风险降至最小。
共识推荐,消融术前应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患者,消融术前可以采用不间断抗凝的围术期抗凝策略(达比加群IA类推荐,利伐沙班IB类推荐);消融术后至少抗凝2个月以上(I,A),之后是否继续抗凝需根据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而非手术是否成功来决定。
5.多种工具和策略可用于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的实施。共识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建议。
6.共识对可改善房颤预后的其他策略进行了推荐:体重控制对于改善预后是有益的,可作为房颤综合管理的措施之一(IIa,B);筛查并治疗呼吸睡眠障碍患者以改善预后和预防复发(IIa,B)。
- HRS2017:房颤领域的四项重大研究,或将改变临床实践
- 7张图、12张表,全面掌握房颤的诊断和治疗
- Eur Heart J:导管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长期症状改善和患者满意度
- Eur Heart J:心房颤动是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的危险因素!
- [CIT2017]黄从新:房颤的综合管理
- JAHA:房颤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
- Stroke:亚洲房颤患者用CHA2DS2-VASc评分进行卒中危险分层性能如何?
- JACC:结构性心脏病经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早期死亡率
- J Am Heart Assoc:房颤后华法林抗凝:肾功能不全是否影响结局?
- JAHA:房颤患者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
发表评论
今日推荐
- [原版图书]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5E
- [原版图书] Chemical Principles In The Laboratory,10th
- [原版图书] Janeway's Immunobiology,8E
- [原版图书]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Fourth Edition
- [原版图书] Organic Chemistry,8th
- [原版图书] Marine Microbiology: Ecology & Applications
- [原版图书] Gene Control
- [原版图书] Cellular Signal Processing: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ignal Transduction
- [原版图书]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Sixth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