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指导淋巴瘤治疗
作者:任洪涛;审校:鲍慧铮
本文为作者授权 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PET/CT作为一种全身三维立体成像和代谢显像的非创伤性检查技术,能够更敏感、特异地发现淋巴瘤病灶及判断疗效,尤其是在判别坏死、纤维组织和活性肿瘤方面有着比常规影像学检查更独特的优势,帮助医生及早鉴别出疗效欠佳的患者,对于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淋巴瘤的治疗过程中应用PET/CT,如果PET/CT检测阴性,可以减少化疗疗程或局部不用加放射治疗,从而减少放化疗相关毒性。如果PET/CT检测阳性,则可以及时调整化疗方案。化疗疗程结束后,应用PET/CT检查可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同时判定肿瘤是否有残留的迹象。
HL、DLBCL对FDG具有稳定的高摄取性,适合采用PET/CT检查进行疗效评价,故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PET/CT指导HL、DLBCL的治疗方面。
一、I-II期霍奇金淋巴瘤
2017年4月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了一篇基于早期PET-CT进行方案调整的I-II期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策略的研究结果[1]。该临床试验中,对照组无论ePET(早期PET)的结果如何,均接受标准CMT(ABVD+INRT)的治疗,而试验组ePET阴性的患者只接受化疗,ePET阳性的患者,治疗方案在两个疗程后更改为加强方案(BEACOPPesc+INRT)。在入组的ePET阳性的患者中,接受标准的ABVD+INRT治疗的方案的患者的5年的无进展生存(PFS)率为77.4%,而接受BEACOPPesc方案+INRT的患者5年的PFS率显著高于ABVD+INRT组,为90.6% 。接受标准的ABVD+INRT治疗的方案的患者的5年的生存 (OS)率为89.3%,而接受BEACOPPesc方案+INRT的患者5年的OS率为96.0% 。实验表明对于ePET的阳性的患者,可以从更高强度的化疗中获益。
二、III-IV期霍奇金淋巴瘤
2016 年公布的ECORTC20012研究中[2],比较了8周期ABVD和BEACOPP(4+4)方案在高危III或IV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和毒性。结果显示BEACOPP(4+4)方案与ABVD相比,CR率一样,OS未见到显著提高。同年Peter Johnson在NEJM报道[3],在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BEACOPP方案与ABVD方案相比,可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PFS)更高,对二者进行直接比较的临床试验显示其总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BEACOPP有更高的化疗相关致死率和合并第二肿瘤风险。
2017年第22届欧洲血液年会(EHA),德国霍奇金研究组(GHSG)Peter Borchmann团队报道:2周期eBEACOPP方案化疗后PET/CT评估阴性的晚期HL患者,接受共6-8周期eBEACOPP方案与减少到4个周期eBEACOPP方案对比,有效性无差异。且4周期方案患者耐受性增加,OS有所提高。因此建议在晚期HL患者中行2周期eBEACOPP方案后,由PET/CT阴性确定是否降低整体治疗强度[4]。
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2015年5月,《Blood》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PET/CT在难治/复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移植前检查对预后判断的价值的研究报告[5],研究者纳入了129位通过PET/CT评估(采用最新的Deauville5分法为标准)提示ST有反应的rel/ref DLBCL患者,这些患者随后都接受了HDT-ASCT治疗。ST后达到Deauville1-3分的患者比Deauville4分的患者有更好的无进展生存(77% vs 49%)和总生存(86% vs 54%)。研究表明,尽管在ST前取得了缓解,Deauville 4分的患者仍需要风险调整的临床研究性治疗方式而不仅仅是HDT-ASCT。
2015年12月我国林桐榆教授ASH上报道了应用PET/CT判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的前瞻性研究[6]。该研究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第2、4、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价PET/CT,结果发现在4周期治疗后仍然出现阳性病灶的患者的生存期很差,建议应更换方案。如果这个时候重新活检,除证实残留外,可以进一步通过分子指标制定下一步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2017年6月ASCO年会上,德国高级别非霍奇金淋巴瘤研究组(DSHNHL)报道了OPTIMAL>60研究[7],研究入组61~80岁的老年DLBCL患者,随机进行该2×2因素设计的分组,即CHOP-14×6周期或CHLIP-14(长春新碱由脂质体长春新碱替代)×6周期联合8剂或12剂的利妥昔单抗,治疗前有大包块(≥7.5cm)的患者6周期PET-CT阳性者接受39.6Gy的放疗,阴性者观察。现已入组的505例患者中187例(38%)患者存在大包块,其中166例患者6周期免疫化疗后行PET-CT检查,80例患者(48%)PET-CT阳性,62例接受放疗,占所有187例有大包块患者的33%,和RICOVER-60试验相比,接受放疗的患者比例减低了42%同时,这些患者的2年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分别为79%和88%,和RICOVER-60试验中117例大包块患者75%和78%的结果相当。这项德国高级别非霍奇金淋巴瘤研究组(DSHNHL)的结果提示,通过PET-CT检查的帮助,可明显减少老年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接受放疗的比例,同时患者的生存不受影响,最终达到减毒不减效的目的。
四、其他类型淋巴瘤
目前有研究表明:FL虽属惰性淋巴瘤,对FDG具有同样稳定的高摄取性,适合采用PET/CT进行诊断及疗效评价,多数学者认为PET/CT在鉴别FL向DLBCL转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用于PET/CT指导FL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少。套细胞淋巴瘤、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等亚型尽管FDG摄取率高,但由于病例数较少,PET/CT对上述亚型的疗效评价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其他类型的淋巴瘤如外周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FDG摄取存在差异,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加以确认。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等,FDG摄取不高且稳定性差,目前不建议使用PET/CT进行疗效评价。
综上所述,PET/CT作为常规疗效评价的手段推荐用于DLBCL、HL以及FL这些FDG高代谢的淋巴瘤亚型。由于不同类型淋巴瘤对FDG摄取存在差异,而PET/CT在淋巴瘤中期疗效评价方面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故根据中期PET/CT结果更改治疗方案仍须慎重。
参考文献
1. Andre MP, et al. Earl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Response-Adapted Treatment in Stage I and II Hodgkin Lymphoma: Final Results of the Randomized EORTC/LYSA/FIL H10 Trial. J Clin Oncol. 2017:JCO2016686394.
2. Patrice Carde et al. Eight Cycles of ABVD Versus Four Cycles of BEACOPP escalated Plus Four Cycles of BEACOPP baseline in Stage III to IV,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e ≥ 3, High-Risk Hodgkin Lymphoma: First Results of the Phase III EORTC 20012 Intergroup Trial. JCO May.
3. Johnson P, et al. Adapted Treatment Guided by Interim PET-CT Scan in Advanced Hodgkin's Lymphoma. N Engl J Med. 2016 Jun 23;374(25):2419-29.
4. Borchmann P, et al.Treatment 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stage Hodgkin lymphoma and negative interim PET: final results of the international,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hd18 by the German Hodgkin study group. EHA Learning Center. Jun 23, 2017; 181437
5. Sauter CS,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FDG-PET prior to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Blood. 2015 Apr 16;125(16):2579-81.
6. TongYu L, et al. Predictive Value of Interim 18f-FDG PET-CT Scans o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Treated with R-CHOP: A Prospective Study.(大会摘要号:1458)
7. Michael P, et al. Radiotherapy to bulky disease PET-negative after immunochemotherapy in elderly DLBCL patients: Results of a planned interim analysis of the first 187 patients with bulky disease treated in the OPTIMAL>60 study of the DSHNHL.(大会摘要号:7506)
- 李军民教授专访:CAR-T细胞疗法在淋巴瘤中的应用前景
- 第十四次全国白血病·淋巴瘤会议│白鸥教授:套细胞淋巴瘤新靶向药物进展
- 第十四次全国白血病·淋巴瘤会议│黄慧强教授:如何提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
- 细胞免疫治疗│CAR-T领域的重要人物与纠纷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分子机制及耐药后治疗策略
- 甲氨蝶呤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研究进展
- j.biopsych:调节神经元回路能够帮助治疗酗酒症状
- 我国“临床治疗性干细胞制备平台”竣工 首先生产神经干细胞,用于治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
- [ASCO2017 口头报告]KEYNOTE-059队列1:pembrolizumab或作为晚期胃癌患者的三线治疗
- 肾移植后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