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速览│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常见原因
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血小板(Platelet)是人体血液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在人体的出凝血、血栓形成、反映全身状况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血小板同其他血液细胞一样也是来源于骨髓,由骨髓中的全能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幼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最后生成为血小板(即为有巨核细胞的胞浆分离之膜片段所形成。
一、血小板正常形态
显微镜下,正常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μm,内含数目不等的嗜天青颗粒。幼稚血小板的体积增大,且胞浆蓝色更深。
当血小板异常增生时,血小板可大小不等,或呈畸形形态。血小板功能正常时,血小板多数成簇聚集,若皆单个分散存在,则提示血小板的功能不良。
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解读血小板计数结果时首先也应当除外由于检测方法所造成的血小板异常,如乙二胺四乙酸(EIY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IYA PTCP),冷球蛋白影响荨麻疹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采集标本时各种因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异常等。
二、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数量<100×109/L即为血小板数量减少。诊断流程如图1。
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如表1所示:
表1
三、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数量>400×109/L即为血小板增多。
诊断流程为:血小板增多考虑为原发性还是为继发性因素所致,明确有无相应的病因,并进行相关检查,如不能明确,也应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同时,也应行抗核抗体、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相关免疫系统检查,以作为鉴别诊断依据。
血小板增多的常见原因如表2所示:
表2
参考文献:
1.血小板异常的临床解读.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8.7(10)
2.血小板分布异常原因分析及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6)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 干货│3个表格,帮你读懂“白细胞异常”
- 胡大一: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新指南不符合中国国情!
- 山东学者报告,一种与血小板有关的因子可预测冠脉斑块稳定性
- 诱发痛风的六大危险因素!
- Lancet Neurol:服用抗癫痫药的癫痫未发作的癫痫患者复发和长期结局的预测因素
- Br J Haematol:日本公共卫生中心的研究表明——吸烟和饮酒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风险的影响不同(前瞻性研究)
- Gastroenterol:代谢风险因素对男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和肝病相关死亡风险的影响:一个大型的队列研究
- ACS 伴血小板减少:何时能抗栓?能做 PCI 吗?能输血小板吗?
- 严重血糖异常增加成年糖尿病患者再住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