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视频】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有什么不同?
免疫治疗虽然在这两年成了热门话题,但其实其研究历程已达近200年之久,可以追溯到1893年, Coley霉素的治疗1。广义来讲,免疫治疗基于人类的免疫系统,通过诱导、增强或抑制免疫应答治疗疾病,例如通过免疫分子、免疫细胞而开发的治疗方案都属于免疫治疗的范畴。
近年来,随着细胞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的获批,免疫治疗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也是我们目前通常提及的“免疫治疗”,正在影响肿瘤的“诊疗地图”。
WHY?
那么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到底是什么呢?免疫治疗疗效究竟有多好呢?如何探索免疫治疗最获益人群呢? 如何找到更有效Biomarkers知道免疫治疗呢?免疫治疗有哪些不良反应怎样预防及处理呢?
为了给大家答疑解惑,免疫治疗系列科学视频今天上线啦!从9月16日开始, 肿瘤科每周六都会推送一个与免疫治疗的机制、疗效、副反应、研发管线 相关的视频,供大家全方位的了解免疫治疗,敬请关注!如下是第一期的详细内容。
第一章 T细胞
第一期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有何差异?
固有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或固有免疫。它和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炎症反应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能力。
固有免疫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能快速反应,同时在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固有免疫主要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胸屏障、血睾屏障等)。
固有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等等。
主要功能为抗菌、吞噬、炎症反应、过滤作用等。
适应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发生在固有性免疫之后,是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对抗原作出的特异性反应,能够产生免疫记忆效应,在彻底消灭病原体以及防止再感染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其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三大阶段。
①感应阶段
机体接受抗原刺激的阶段,分为抗原的摄取与识别两个方面。巨噬细胞在感应阶段中起重要作用。抗原的摄取是进入机体的抗原被巨噬细胞吞噬、 处理并传递给T细胞。巨噬细胞可将抗原降解一部分,也可将部分抗原贮存起来以便继续传递给T细胞。这类依靠巨噬细胞和T细胞引起免疫应答的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进入机体后不需借助巨噬细胞即可直接作用于 B细胞以引起免疫应答的抗原则称为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抗原)。抗原的识别是淋巴细胞通过膜表面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B细胞的膜表面抗原受体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T细胞的膜表面抗原受体(IgT或IgX)也含有免疫球蛋白的部分结构。
②反应阶段
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被激活的阶段。T细胞被激活后转为淋巴母细胞,再分化增殖为具有免疫效应的致敏淋巴细胞。B细胞被激活后转化为浆母细胞,再分化增殖为合成和分泌各类抗体的浆细胞。致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都是终末细胞,不再分化,其寿命只有几天。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在分化增殖过程中,一部分中途停顿,成为免疫记忆细胞,其寿命达数月或数年,可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如果遇到相同的抗原刺激,免疫记忆细胞能再次分化增殖,使机体产生再次免疫应答。在这一阶段中,由TD抗原所引起的免疫应答,必须通过 T细胞之间、T、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TD抗原经巨噬细胞处理加工后,被传递给T细胞。T细胞中的辅助 T细胞可协助B细胞或效应T细胞的前体细胞进行分化增殖,而抑制T细胞则起抑制的作用。TI抗原可直接与B细胞上的SmIg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逐渐集中成帽状,进而促使B细胞分化增殖。
③效应阶段
执行免疫功能的阶段,抗原为作用的对象。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和由T细胞衍生而具有免疫效应的致敏淋巴细胞,都可与抗原结合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致敏淋巴细胞还可以产生和分泌特异的和非特异的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下期预告
这一期我们为介绍了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差别。无疑,效应T细胞属于获得性免疫的细胞免疫范畴。那么,效应T细胞到底是什么呢?
参考文献
[1] GUO C,MANJILI M H,SUBJECK J R,et al. Therapeutic cancer vaccines: past,present,and future[J].Adv Cancer Res, 2013, 119: 421-475 [2016-05-20].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 /pii /B9780124071902000071. DOI: 10. 1016 /B978-0-12-407190-2.00007-1.
[2]何维,曹雪涛等. 《医学免疫学(二版/供八年制及七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