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J Hematol: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存在哪些临床风险?
2017-09-27 BIOVIP.COM 来源:环球医学
肝素一种常见的抗凝血药物,但是肝素易导致出血、血小板减少和骨质疏松等临床结局。2017年8月,发表在《Am J Hematol》上的一项研究,调查了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患者队列的临床结局情况。结果表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截肢/坏疽、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并且对于相应的治疗用药非肝素抗凝剂应慎重使用。
背景: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血栓性疾病,通常使用非肝素抗凝剂促进治疗。这类治疗的益处和风险尚未被全面地评估。
方法:研究人员分析了442名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测试阳性和近期暴露于肝素的患者数据。主要结局是复合终点(死亡、截肢/坏疽,或新血栓形成)。次要终点包括出血和抗凝作用。
结果:71名患者(16%)具有HIT且有血栓形成(HIT-T);284名(64%)患有HIT但无血栓形成(单HIT);87名(20%)没有HIT。在3个组中,中间或高“4T”评分分别是85%、58%和8%。在80%、56%和45%中开始使用非肝素抗凝剂。分别有48%、36%和17%出现复合终点(p=0.01),其中61%、38%和40%接受非肝素抗凝剂。同无HIT组相比,HIT-T组明显更可能出现复合终点[HR 2.48(1.35-4.55),p=0.003],在单HIT组中可能性稍大[HR 1.66(0.96-2.85),p=0.071]。重要的是,血小板输注后风险增加(HR 1.77,p=0.02)。3组分别有48%、36%和16%出现主要出血(p=0.005)。非肝素抗凝剂与任意HIT组复合终点事件减少无关。
解释:HIT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截肢/坏疽、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非肝素抗凝剂治疗可能不会对所有患者有益,应该仅在仔细评估个别患者的血栓形成和出血相对风险后考虑。
参阅文献:
Kuter DJ, Konkle BA, Hamza TH, et al.Clinical outcomes in a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Am J Hematol. 2017 Aug;92(8):730-738. doi: 10.1002/ajh.24759. Epub 2017 Apr 26.
上一篇:【盘点】2017年9月21日刊Blood研究精选 下一篇:返回列表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共有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