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慢阻肺的长期管理
2017-09-26 BIOVIP.COM 来源: 健康报医生频道

病例简介
57岁男性患者曹某,1993年开始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白黏痰。2008年出现在上楼爬坡时渐进性气促,平地行走、日常活动不受限。2011年开始因上诉症状加重在多家三甲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COPD 肺心病(失代偿期)II型呼吸衰竭”,每年住院3次~5次。因咳嗽咳痰、气促再发加重4天,咳黄黏痰,轻微活动即气促,2013年8月第一次在我科住院治疗。入院诊断:1、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 肺心病(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D组,mMRC4级;2、肺部感染;3、右下肺支气管扩张;4、左肺肺大疱。急性期治疗包括抗感染、祛痰、平喘、雾化吸入,患者顺利出院。此后2013年、2014年多次症状加重反复在我院住院治疗。
治疗经过
患者频繁急性加重,心、肺功能差、伴呼衰,双肺多发、巨大肺大疱怎么处理?是选择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还是选择外科手术切除肺大疱,或是继续观察保守治疗呢?经我院胸外科会诊后患者于2014年9月行“左侧肺大疱胸腔镜下切除”。术后气促较前好转,此后复查肺功能提示较前有所改善,患者逐渐自行停用吸入药物,此后未再入我院随诊。2015年再发急性加重两次入院治疗,2016年患者再发急性加重住我科治疗,出院后长期吸入药物,随访至今无急性加重。患者病情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2011.1~2014.8 药物吸入(信必可160/4.5ug bid +噻托溴铵 18ug qd) 急性加重3次~5次/年;2014.10~2015.10外科胸腔镜术、此后停用药物吸入急性加重2次;2015.11至今,胸腔镜术后+药物吸入(信必可320/9ug bid +噻托溴铵 18ug qd) 急性加重1次。
经验总结
通过患者长达7年的诊治经过,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慢阻肺长期控制的经验:药物治疗是实现长期控制的基础、非药物干预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系统随访很重要。下面再详细解释下。
药物治疗是基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一项前瞻性、平行、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评估了ICS/LABA(氟替卡松/维兰特罗)联合制剂对慢阻肺的疗效,作者认为在既往有急性加重史的慢阻肺患者中,ICS/LABA联合治疗在不增加不良反应事件的前提下,可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此例患者自行停用吸入药物,慢阻肺反复发作且病情较前加重,重新吸入药物,症状再次得到控制,通过患者自身的前后对照也说明吸入治疗非常重要,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
非药物干预增加依从性:患者肺大疱切除术后呼吸困难减轻,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改善,甚至一度可以停止吸入药物,GOLD2017指出肺动脉高压、高碳酸血症以及重度肺气肿不是肺大疱切除术的绝对禁忌证。因此,外科手术、肺康复、介入治疗等非药物干预,增加患者长期控制的依从性。
系统随访很重要:GOLD2017制定了系统随访清单指导临床医生的长期管理。我科在慢阻肺患者的长期管理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建立了专业医师、护士、呼吸治疗师的治疗团队,急性期患者收入慢性气道疾病病区(呼吸三区)治疗,缓解期患者在慢阻肺门诊免费随访。建立了慢阻肺门诊和宣教中心的日常工作机构。制定了明确的教育管理内容。积极参与慢阻肺科研项目:湖南省COPD门诊患者稳定期的横断面研究,中国慢阻肺诊疗现状的多中心研究等。
总之,根据患者的意愿制定个性化的长期控制方案,包括规范吸入药物和非药物干预如肺减容、肺康复等,就一定能够达到GOLD2017预定的长期控制目标。
上一篇:治呼吸道炎症性疾病 不能马路警察各管一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更多 慢阻肺,长期管理,病例,呼吸,病例 相关资讯:
- 病例分享:淋巴结结核(CT、MRI表现)+鉴别诊断
- 刘又宁教授:我国下呼吸道感染研究结果与国外相关指南的差异丨CTS2017
- EUR RADIOL:利用自导航自由呼吸全心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评估的价值
- 李为民教授:呼吸道微生物组学研究进展丨CTS2017
- 治呼吸道炎症性疾病 不能马路警察各管一段
- 瞿介明教授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丨CTS2017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名单
- CTS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李爱莉:心脏超声在CTEPH患者手术前后的心功能评价
- 王辰院士:推动结核病防治与呼吸学科的历史性回归丨CTS2017
- 呼吸大咖共话顺尔宁®在哮喘中的应用丨CTS2017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共有0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