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封面
封面故事:地球也有一个“特洛伊”伙伴
200多年前,数学家拉格朗日预测到被称为“特洛伊”小行星的天体的存在。它们是一些小型天体,如果其保持在一个行星轨道之前或之后60°的“三角点”附 近的话,那么它们便能够稳定地与这个行星共享轨道。木星有数千个“特洛伊”小行星;火星和海王星也有一些。现在,地球也被发现有一个“特洛伊”小行星。对 NASA的“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 (WISE)卫星收集的数据所做的一次搜索显示,小行星2010 TK7是一个可能性很大的候选对象,而随后的光学观测则证实了它作为地球的一个“特洛伊”伙伴的地位——它绕L4(前)拉格朗日三角点做振荡运动。本期封面所示为想象出的小行星2010 TK7在过去165年的运动情况,是从地球轨道之外和之上一个有利的点观测时应能看到的情形。
始祖鸟不是最早的鸟类
“鸟类始祖”的光环,始祖鸟整整戴了150年,今天被摘下了。今天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等人的论文:经最新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始祖鸟应属于早期恐爪龙类,而不属鸟类,它不再被认为是最早的鸟类。
An Archaeopteryx-like theropod from China and the origin of Avialae
镁离子的确是第二个信使
镁离子是哺乳动物细胞中最丰富的二价阳离子,是动物和植物中ATP、核酸和无数种酶的一种必要的辅因子。它是否(像钙一样)在细胞内信号作用中起第二个信 使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新的证据表明,它是这样的。Li等人在一种新的与X-相关的免疫缺陷中识别出了胞质膜镁运输因子MAGT1中的突变,并且发现镁在 T-细胞受体和EGF受体触发的反应中起第二个信使的作用。这一发现说明MAGT1为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个可能的目标。
Second messenger role for Mg2+ revealed by human T-cell immunodeficiency
阿拉斯加冻原火灾大量释放碳
2007年,阿拉斯加冻原上的一个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区域被一次火灾毁掉,使1950年以来该地区累积被烧面 积增加一倍以上。现在,Michelle Mack及其同事发现,在这个过程中,2.1万亿克的碳被释放出来,土壤有机质总深度的约1/3被烧掉,从而使永久冻土有可能融化。在整个燃烧过程中释放 的碳的数量,相当于20世纪过去25年整个北极冻原生物群落每年的净碳汇。由于随气候变暖冻原火灾预计会增加,所以原始冻原土壤燃烧可能会构成一个正的气 候反馈,其方式是:将表层土壤碳转移到大气中,加快深层永久冻土碳的融化和分解。
Carbon loss from an unprecedented Arctic tundra wildfire
通过基因组分析研究人口规模史
人口规模的历史对于了解人类进化很重要。Heng Li 和 Richard Durbin利用中国人、朝鲜人、欧洲人和西非约鲁巴人的完整基因组序列来估算在距今1万年和距今100万年间的人口规模。他们推断,欧洲人口和中国人口在距今1万年-2万年间有非常相似的规模史。欧洲人、中国人和非洲人在距今6万年和25万年间都有人口增加的证据。基因组分析表明,现代人的形成(从遗传上说)最早可能起始于距今10万年-12万年前。
Inference of human population history from individual whole-genome sequences
逆转“Rett’s综合症”的异常行为
“Rett’s综合症”是由于MeCP2功能丧失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各类自闭症的神经症状都与此有关。虽然“Rett’s综合症”中神经系统失常的根本原因是神经元的损伤,但1个小鼠模型的实验表明,胶质细胞中(主要是星形细胞)MeCP2表达的遗传校正,可以逆转这种神经疾病中3个标志性的异常行为。神经形态及神经传递标记也得以恢复,表明在“Rett’s综合症”发病过程中,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有1个互动机制。
A role for glia in the progression of Rett’s syndrome
“嗜肺军团杆菌”利用分泌蛋白为自身服务
“嗜肺军团杆菌”在感染过程中将多种效应因子分泌到宿主细胞中,其中一些修饰宿主的运输,从而辅助该菌在宿主细胞内扩增。修饰作用之一是Rab1被“嗜肺军团杆菌” 的SidM “AMP化”(AMPylation)。第二个“嗜肺军团杆菌” 效应因子,即SidD,能使Rab1“去AMP化”(deAMPylate)。SidD的发现表明,这种病原体能够利用特定的1组蛋白来调控Rab1的活性,以满足本体的生理需要。
Legionella pneumophila SidD is a deAMPylase that modifies Rab1
胃肠道是控制TH17细胞的一个器官
分泌白介素-17辅助T细胞 (TH17)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还与包括风湿性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在内的很多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有很大关系。免疫系统在活体中控制 TH17细胞机理还不清楚。Esplugues等人利用由CD3-特异性抗体诱导形成耐受性的小鼠(这种小鼠是败血症和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1个模型)发现,通过将TH17细胞重新移植到小肠中,通过重新编程后,这些细胞获得免疫抑制和调控的特性,最终它们在胃肠道中受到调控。这项研究确定胃肠道是控制TH17细胞的一个器官。
Control of TH17 cells occurs in the small intestine
发现EBI2 受体的天然配体
最近发现EBI2 受体 (Epstein–Barr virus-induced gene 2,也称为GPR183) 与自身免疫疾病相关,而且是体液免疫反应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它是G-蛋白偶合的受体,其天然配体一直不清楚。现在,两个小组识别出其天然配体时特定氧甾酮,其中,“7a, 25-二羟胆甾醇” 是最有效的配体和活化剂,从而结束了这种受体的“孤儿”状态。 此外,EBI2–氧甾酮信号通道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有重要作用。
1月21日Science中文摘要 1月27日Nature中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