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人物
李凌:白血病根治有新希望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是一种很常见的白血病,虽然现在有一种药物叫“格列卫”(治疗慢粒的一线靶向药物)能够控制大多数慢性期的病情,但是临床资料显示由于有白血病干细胞的存在很多病人会对药物产生耐药,造成疾病复发。因此根除白血病干细胞便成了全世界都想攻克的难题。找到白血病干细胞的软肋继而根治白血病成了全世界血液学家的首要目标。

令人惊喜的是,这个世界难题最近被一位杭州籍科学家揭开了端倪。李凌博士在2009年和2010年美国血液学年会(全球最权威的血液学会议)上连续两年作了大会发言(见附录)并且两次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发现,在慢粒白血病干细胞中有个叫作SIRT1的人类长寿基因,它的功能异常活跃,压制住了细胞的分子警察P53基因的功能。于是他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敲除技术,敲除白血病干细胞中的SIRT1基因。随后,他发现白血病干细胞中的分子警察p53基因开始工作,癌细胞停止生长,并且开始凋亡。而且,他还发现“格列卫”几乎能完全杀死这些敲除了SIRT1基因的白血病干细胞。他的发现表明了白血病干细胞对于“格列卫”的耐药性是由长寿基因SIRT1造成的。因此,只要靶向白血病干细胞的SIRT1基因就有可能根治白血病。
李凌博士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就读于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师从长江学者胡讯教授。李陵博士现在美国洛杉矶希望城国家医学中心干细胞与白血病研究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博士期间,他便一直研究肿瘤耐药的分子机制,并试图寻找新药来克服肿瘤的耐药性。他的文章曾经发表在(Cancer Res 2007;67:4894-4903; Biochem Pharmacol. 2006 Feb 28; 71 (5):584-95;Mol Cancer Ther 2007;6: 1641-9 ; Autophagy 2007; 3:5, 490-492; Clin Cancer Res 2007;13: 6753-6760;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2008;45: 60–72; Apoptosis 2009 May;14(5):674-86.)等国际一流杂志。赴洛杉矶后他继续寻找肿瘤耐药的机制。 李凌说,目前他们正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计算机生物信息学对白血病干细胞中的一些耐药相关的新基因进行分析,之后他们会应用转基因小鼠和基因敲除技术进行验证,最终根据这些新发现的基因设计新药,并进行临床试验。同行科学家们评论说,在运用一线靶向药物治疗病人的时侯如果能够同时针对这些耐药基因,将可能根本性怯除白血病干细胞,根治白血病。
 
附录
L Li, et al .Blood 2009, Nov; 114:189.
L Li, et al .Blood 2010, Nov; 116: 200.
 
个人简介
个人信息
李凌,男,汉族,籍贯浙江杭州,1980年11月生。
 
学习经历
1996年9月-1999年6月,杭州学军中学
1999年9月-2003年7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士
2003年8月-2008年7月,免试进入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博士,师从胡讯教授
2008年9月—至今,美国希望城国家医学中心,干细胞与白血病研究部,Research Fellow
 
 
所获荣誉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浙江大学资助奖金对象,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一等奖学金,浙江大学优秀
医学生泰尔茂奖学金。
 
曾参于课题
国家863科技计划:克服肿瘤耐药性的necroptosis靶向小分子的筛选技术,排名10。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五味子乙素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药效研究,排名4。
省科学研究重点基金:五味子乙素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药效研究,排名4。
省科技厅计划项目:HZUCI-1作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新药的研发,排名2。
 
已发表的SCI论文及申请的发明专利(按时间排序)
所有发表文章至2011-1-19为止87次引用
(1) H Yuan*, Z Wang*, L Li*,H Zhang, H Modi, D Horne, J Stark, R Bhatia, W Chen. Roles of SIRT1 for BCR-ABL Induced Leukemogenesis and Genetic Mutations. Nat Med 2010 (Revision, equal contributor)
(2) L Li, L Wang, T McDonald, A Bolla, T Holyoake, W Chen, R Bhatia. SIRT1 inhibition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CML progenitors by enhancing p53 acetylation and activation. Blood 2010 (AS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 Nov; 116: 200.
(3) L Li, Liang Li, H Yuan, W Chen, R Bhatia. Role of SIRT1 deacetylase in survival and Imatinib resistance of CML CD34+ progenitors. Blood 2009 (AS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 Nov; 114:189. 
(4) Han W, Xie J, Li L, Liu Z, Hu X.Necrostatin-1 reverts shikonin-induced necroptosis to apoptosis.Apoptosis2009 May;14(5):674-86.   4次引用
(5) W Chen, Z Zhao, L Li, et al. Hispolon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through a ROS-mediated mitochondrial pathway.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2008;45: 60–72. 2次引用
(6) L Li, Q Pan, W Han, Z Liu, L Li, X Hu. Schisandrin B Prevents Doxorubi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 via Enhancing Glutathione Redox Cycling. Clin Cancer Res 2007;13: 6753-6760. 3次引用
(7) X Hu, W Han, L Li.Targeting the Weak Point of Cancer by Induction of Necroptosis. Autophagy 3:5, 490-492; September/October 2007.  4次引用
(8) W Han, L Li, S Qiu, Q Lu, Q Pan, Y Gu, J Luo, X Hu .Shikonin circumvents cancer drug resistance by induction of a necroptotic death. Mol Cancer Ther 2007;6: 1641-9. 27次引用
(9) L Li, W Han, Y Gu, S Qiu, Q Lu, J Jin, J Luo, X Hu. Honokiol Induces a Necrotic Cell Death through the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Cancer Research 2007;67:4894-4903. 25次引用
(10) Li L, Lu Q, Shen Y, Hu X.Schisandrin B enhances doxorubicin-induced apoptosis of cancer cells but not normal cells.Biochem Pharmacol. 2006 Feb 28; 71 (5):584-95. 21次引用
(11)顾颖,李凌。五味子乙素促进多柔比星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研究.实用肿瘤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2006 05
(12) L Li, et al. Effects of schisandrin B on reversing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transfected with mdr1 gene. Zhonghua Yi Xue Za Zhi.中华医学杂志2005 Jun 22;85(23):1633-1637. 1次引用
 
专利Patent
胡讯,李凌和厚朴酚在制备治疗急性白血病药物中的用途 [The potency of honokiol to treat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专利号200710067213.620071024日公开.
 
大会发言Oral Presentations
 
(1) L Li, et al.Role of the SIRT1 Deacetylase in Survival and Imatinib Resistance of CML CD34+ Progenitors, 2009 ASH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annual meeting.2009美国血液学年会)
(2) L Li, et al.SIRT1 inhibition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CML progenitors by enhancing p53 acetylation and activation. 2010 ES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Biological Basis of Therapy.2010欧洲血液学国际会议)
(3) L Li, et al.SIRT1 inhibition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CML progenitors by enhancing p53 acetylation and activation. 2010 ASH annual meeting.2010美国血液学年会)
 
研究领域
从病因学以及病理学上来说,恶性肿瘤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整体,它包含了多条信号通路以及很多关节点。因此,我高度赞同未来抗肿瘤药物发展方向是靶向药物,所以研究肿瘤发生以及肿瘤耐药的的分子机制具有重大意义。本人一直从事有关肿瘤耐药性的研究工作,博士期间提出了克服肿瘤耐药的一个新思路:用不受药泵限制的药物来诱导肿瘤细胞发生非调亡的死亡途径,从而克服经典的常见耐药机制。文章发表在(Cancer Res 2007;67:4894-4903; Biochem Pharmacol. 2006 Feb 28; 71 (5):584-95.Mol Cancer Ther 2007;6: 1641-9 ; Autophagy 2007; 3:5, 490-492).。目前,被他人引用已达87次。
现在研究表明实体肿瘤和大多数白血病,都存在肿瘤干细胞。本人现在的研究就集中在这个领域。我们发现有一系列与应激相关的长寿基因可能与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特效药“格列卫”耐药相关。我们首先探索了这些基因对于格列卫耐药机制的作用,现在着手寻找靶向这些导致肿瘤干细胞耐受格列卫的癌基因的小分子药物。因此,我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肿瘤干细胞生物学,肿瘤耐药分子机制,小分子药物筛选模型与疾病动物模型等四个方面。
 
 

分享按钮
评论: 
验证码:  
  [Ctrl+Enter]
相关文章
能分辩AML和ALL的miRNAs
德发现儿童白血病遗传性基因变异
研究确定预防白血病的关键基因JunB
弹性蛋白质帮螃蟹节省脑力
两个基因变异可引起侵袭性白血病
科学家追踪白血病患者基因变化
DNA甲基化或能预测急性儿童白血病发展进程
陈竺陈赛娟《Science》解析白血病药物靶点
摘要
李凌博士在2009年和2010年美国血液学年会(全球最权威的血液学会议)上连续两年作了大会发言(见附录)并且两次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字
白血病 李凌
 
 
最新推荐文章


近期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