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学进展 > 心血管

心血管



张健教授: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我们一直在行动!

2021-07-15心血管


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患病率高达1.3%,估计现有心衰患者约1300万。心衰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再住院率高和医疗花费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提高我国心力衰竭诊疗的规范化水平,推动全国心力衰竭专科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分享研究成果和切磋实践经验,7月9-11日,2021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CIHFC)于北京举办,期间医脉通有幸采访到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教授,就我国心衰诊疗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分享了见解。


 1.jpg


医脉通:您一直致力于心衰的临床和科研,通过心衰质控等系列工作,我国心衰管理取得了哪些进步?


张健教授:心衰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几代人不断地努力以期攻克心衰难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的前辈们对心衰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然而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仍然比较高。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学界认识到神经内分泌异常激活和心脏重构在心衰病理生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开启了相应的治疗。


我国心衰专家不断努力,推广了当代新的理念以及规范化治疗。例如,黄峻教授带领我们做的“十年百项”计划,提出并实践“金三角”诊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衰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等心衰组织也在心衰的规范化诊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让广大医师对心衰规范化诊疗知识有了很高程度的掌握,从而更有效地服务患者。


但这些年来,我们国家还存在一个问题,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经济条件地域之间,心衰的诊治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因此,我们又开展了国家心衰质量控制工作,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培训等方式来进一步提高不同区域、不同人员对心衰标准化诊治的认识,增强其临床实践的能力,建立和优化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实施方案,最终达到诊疗水平的均一化和同质化。


国家心衰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使不同地域之间的心衰诊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缩小了区域之间和经济体区域之间的差距。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2017年中国心衰注册研究(China-HF)数据和刚刚发表的2020年中国心力衰竭医疗质量控制报告,可以看到,我国当前心衰诊疗规范化方面较以前有显著的改善,LVEF评估、利钠肽检测等辅助检查的开展率大幅提高,β受体阻滞剂、RAS抑制剂、利尿剂等指南指导的药物使用率明显升高,说明心衰的整体诊断、治疗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虽然与国外还有一些差距,但差距在缩小,我们还有继续努力的空间。


2.png


医脉通:我国心衰管理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张健教授:我认为,患者对心衰的理解和认知不完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很多患者不能够正确地理解心衰的长期性和治疗的艰巨性,往往在症状好转后,就会认为自己病好了,因而自行停药,就会导致在疾病的过程中反复加重和住院。


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呢?


第一,要从患者教育做起。从患者的自我管理角度入手,平时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多做科普知识的宣传,让患者能够了解心衰这个疾病,知道怎样管理生活,如何正确服药,特别是怎样重建社会和家庭关系。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非心血管医生的心衰诊疗理念的培训,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训,让他们知道心衰的患者回到社区、回到家庭之后,如何管理、如何复诊,要观察哪些指标。指导基层医生和患者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使患者再住院的机会降低。


第三,我们要不断的探索新的知识。比如新药开发之后,或者是国际上已经发布的新药,我们尽快地把这些新的知识、新的理念以及新的器械,进行推广应用,让大家都能够掌握新技术,让患者更多的获益。


医脉通:在心衰临床研究方面,近年来我国都做了哪些工作?


张健教授:心衰的临床研究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在新药临床试验方面,我们参与了一些国际多中心研究,如PARAGON-HF研究、VICTORY研究、EMPEROR研究等, 同时也开始引领了一些国际多中心研究,如Istaroxime ADHF研究等。


在中药创新药物方面,我们进行了、等大型研究,同时也做了很多小规模的临床观察。


在重症心衰治疗方面,我们还对一些药物在重症心衰患者中的使用进行了探索,例如针对ARNI、ACEI、β受体阻滞剂的合理应用的相关研究。


以上是我们在药物临床研究中所做的一些工作。目前在器械研究方面,我国的专家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包括起搏器、房间隔分流器等一些新的技术。近年来器械治疗领域里最大的进展就是人工心脏(左室辅助装置)的应用,现在国产的人工心脏也即将要上市了……相信这些新器械的应用会更好地改善心衰患者的愈后。


文章评论